第一资讯网 新闻 国内 正文

让布依族人民拿着"蓝色"金饭碗

2020-08-14 17:23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660

夏天,贵州省天气凉爽宜人。在宿亨布依族自治县的靛蓝染色厂,29岁的女工卢恩梅熟练地染衣服:把衣服浸泡在混合染料溶液中,在规定的时间取出氧化物,根据所需的蓝色深度反复浸泡和氧化一至六次,然后用水清洗和干燥。


吕恩梅是蔡城县八都镇卫东村的一名村民。过去,她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只能到广东和福建工作。自从去年靛蓝染厂建成以来,她终于能够在家里工作了。"多亏了天津工业大学的老师们!"卢恩梅说。


为了与贫困作斗争,贵州省于2015年提出了发展有民族特色服装产业的构想,并启动了"锦绣计划"。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锡城县从这里看到了一个机遇。作为一个极度贫困的县,锡城县植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为当地布依族人民生产靛蓝、染色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对于盘江流域的布依族来说,靛蓝染料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民族技艺,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布依族传统的靛蓝染色工艺已严重丧失,工艺完整性降低,植物靛蓝手工染色制品色牢度低。服装颜色损失太严重,一段时间内穿不成‘蓝精灵’,成为锡城县大量生产和推广靛蓝服装的瓶颈。



2016年,贵州彩亨布依族自治县与贵州省力美布依服装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从互联网上得知,天津有一所"非常强大的纺织学科"大学,于是来到天津工业大学学习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清洁染整研究队伍,从此,双方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龚继贤教授的带领下,天津理工大学的团队多次访问齐城县,寻找解决服装色差问题的"关键"。"(完)


在一次调查中,一位村民在橱柜里翻找孩子的衣服,说:"这件衣服是我弟弟小时候穿的,后来我儿子也穿了。龚继贤注意到衣服是用植物染的,虽然穿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没有褪色,这给了我们突破定色瓶颈的信心。


无论是"政府的车间"还是"老百姓的水槽",染色的主要机理是相同的,即利用自然生物现象,研究的重点是使自然过程可控,并将现代工业生物技术应用于天然染色过程。


研究中最困难的事情是找到一种生物催化剂,一种高度还原的菌株。为此,该队经常驻扎在宿城县农民,观察染色过程十多天,并将村民染过的靛蓝泥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近几年来,团队借鉴了传统的自然发酵理念,通过全细胞生物催化剂的构建、生物还原电子传递过程分析、生物还原过程植物靛蓝分子进化行为分析等,构建了洁净高效的植物靛蓝生物还原染色技术,实现了基于生物还原的植物靛蓝染色,基本解决了固定颜色问题,开发了一系列植物靛蓝染色产品。

image.png

2019年6月,在贵州省宿亨布依族自治县政府的支持下,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清洁染整研究小组与贵州力美布依服装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在该地区建立了一家靛蓝染色厂。鲁恩梅是首批30名经过培训后就职的本地员工之一。"在家工作,收入稳定,同时照顾家庭,孩子不再是‘留守儿童’!"卢恩美对此表示感谢。


印染厂主任蔡延能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工厂的业务发展很快。除染色成品的经销商外,本厂还进行了自己的设计,用于纯棉服装的加工和染色,并在网络平台上销售,销售情况良好。为了帮助工厂开发原创产品,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们也投入了大量的艺术扎染服装款式的设计。这些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深受欢迎,同时也受到一些外贸客户的青睐,产品远销东南亚。


今天,在植物靛蓝染色厂的推动下,当地的产业链初步形成,包括蓝草种植、靛蓝染料制备、靛蓝染色,以及与靛蓝相关的日化产品、保健品等系列产品产业链。"靛蓝染料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符合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其次,开始开发更多的相关产品,同时建设青草作坊供人们参观,以促进当地工业旅游的发展,增加布依族同胞的就业,赢得"蓝色"金饭碗。"龚继贤说。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第一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第一资讯网 Copyright©2015 diyizixunwang.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