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资讯网 科技 正文

疫情下的中国制造:供应链中的危与机

2020-04-10 11:19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214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各国医疗物资告急,我们也因此在世界各地看到了一些奇葩现象:瑞士自己几乎不生产任何防护设备,花钱找德国公司从中国“代购”来的24万只口罩,被德国以“禁止口罩出口”为由扣在了边境线上。

除了医疗物资,企业与全球产业链也在发生耐人寻味的变化。

2月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担心疫情下的中国企业停产将冲击全球产业链——欧美的新娘子担心穿不上婚纱,因为全球80%的婚纱是中国产的,停产导致夏季婚礼旺季婚纱可能会严重短缺;日本墓碑陷入断货的窘境,因为石材要大量从福建进口,断货后日本家庭只能排队等待墓碑到货。苹果公司原定3月发售的廉价版iPhone 9跳票,连9月发布的5G版iPhone 12可能也要遭遇延期发布……

从3月份开始,情形发生了反转:尽管疫情在中国得到遏制,但海外疫情却意外呈现大流行态势,导致各疫情国家生产、消费萎缩,股市频繁震荡,各国贸易活动明显减少,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在不断积聚。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重创全球供应链,中国外贸企业出口订单也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美国一些政客在疫情期间渲染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的风险,呼吁与中国“脱钩”。世界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如此地依赖中国。然而,疫情过后,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会不会出现显著的重构?中国仍然会是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吗?

1586488724327543.png 

疫情有助于“加速”制造业回归美国?

制造业依赖复杂而完整的生产体系。一个关键领域或环节出现差池,“蝴蝶效应”就容易显现。疫情让很多企业感受到来自供应链的压力,也让供应链这个看似简单的词语被全球大众更真实地感受到对生活的影响。

全世界需要中国企业做“一级”(直接)供应商的公司,至少有51000家;而需要中国企业做“二级”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的公司,超过500万家。你的上家从中国拿不到货,他照样没货给你。

起初,疫情在中国暴发时让生产短暂停摆,全球某些产业如汽车、医药等在供应链上依赖中国中间品也受到冲击,很多外企猛然醒悟,对中国制造“中毒太深”有危险,一定要想办法“解脱”。这时美国一些政客不断强调过度依赖中国存在风险,美国商务部长1月底就放话:中国疫情有助于“加速”制造业回归美国。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担心,中国制造业即将“地位不保”,要迎来一波“海外迁厂”的流失大潮。

然而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一件服装的背后有着纱线、面料、辅料、商标等多个链条,一台汽车的生产涉及上万个零部件。制造业环环相扣,每个节点都盘根交错。就连一个看似简简单单不过三层的口罩,由于中国的供应链配套灵活,上游设备原料自给自足,比亚迪、富士康、品胜等非医药行业的制造企业也能跨界参与生产,所以全国单日产能达上亿只,比春节前翻了10倍不止。而面对疫情,美国突然发现包括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在内,供应链如此简单的东西,自己都造不出来。

1586488734833680.png 

显而易见的是,制造业“回归”美国还没有那么容易。近些年来,东南亚以及印度等地制造业的崛起,也让人担忧“中国制造”是不是再过几年就要凉了。

比如三星,关掉中国最后一个工厂后,90%的手机都产自越南。然而很多企业在越南建的是组装厂:所有料都备齐,在越南完成最后一道组装拼接工序,打包上船,比如你买到的耐克阿迪鞋。而“越南制造”的大部分原材料从哪儿来呢?不是本地生产,而是从中国远道而来。

相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印度——在中国大陆,苹果的供应链几乎都在 24 小时车程之内;但是富士康的印度工厂,许多零件还依赖5800多公里外的中国广东供应。

中国何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中国工业体系大而全,中国基础设施建得好,中国工人虽然贵但数量多素质高。越南、印度等地想要取代中国制造,要补上的课还太多。

然而这些都还不是中国制造最重要的优势。我们需要理解什么叫“供应链”。很多人都被这个“链”字给坑了,以为“供应链”是“枪挑一条线”,是很容易拎出来、搬出去的。制造业供应链不是“链”,而是“网络”。你只有理解网络,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制造。网络就像渔网一样,每一层上具有多个“节点”,上下两层之间的“节点”纵横交错,盘根错节。

你可以把世界供应网络最底部的组装环节“迁移”出去,让别国替代中国完成组装。但在世界这张大网的每一层上,都“埋伏”着无数的关键节点,它们属于中国。你想自上而下一笔画趟到底,从原料设备到消费品,“完美”避开中国所有节点,几乎已不再可能。

供应链决定着成本控制。中国供应链网络的强大,不仅在于规模大、种类全、物流快,更在于很多供应商企业可以用较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零部件和半成品。这些“中间品”不仅国内够用,还可以输出到全世界。

10年前,就在珠三角的工厂里,一台打印机700多个零部件,80%都从日本进口,而今天95%都在珠三角生产——从螺丝钉、金属结构件、再到芯片加工,千百个供应商环环相扣,像乐高积木一样搭成一张网。而这种“成本×规模×质量×效率”齐头并进的协同爆发,才是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后发制造国家“高攀”不来的,也是很多发达国家“俯就”不到的。

珠三角的电子产业之强,不只是强在产能和技术上,更强在上下游的聚集度上,产业链相当完整。虽然现在因为贸易战、人力成本增加等原因,珠三角的不少生产线已经外迁。然而引进一条生产线比较容易,但让产业形成集群,将上下游都聚集在一处,却十分困难。

拿我们日常熟悉的手机举例,不仅苹果90%的产能都在中国,依靠中国手机产业完整的供应链与产业集群优势,华为、小米、OPPO、vivo等众多中国手机品牌已“走出去”,大受国际市场追捧。同时,可以代表“中国制造”标准的手机配件同样大受国际市场青睐。据数据显示:Amazon、eBay等国际大型电商平台,在售手机屏幕和内置电池超过90%来源于深圳和广州。很多品牌全新生产的配件,其元器件都来源于苹果配件的供应商。像品胜、绿联、诺希等品牌电池,以及品胜等品牌的屏幕总成,在海内外都有很不错的口碑。

1586488745686328.png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也不是偶然。除了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完整的行业布局、发达的供应链、便利的基础设施、区域聚集效应这几个特点之外,中国应对突发冲击的高效率也是中国制造的一个隐性优势。在中国政府果断决定以举国之力协同阻击疫情扩散之后,政府、社会、企业和居民高效配合,在新冠病毒的防控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目前国内疫情已经进入尾声,各地正积极推进复工复产。在2008年抗击汶川地震灾害时,中国也展现类似的高效动员和执行能力,充分说明了中国在系统性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能力。

而从行业和环境角度看,多数海外企业无法承担供应链大规模重新布局的成本。一方面,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在一些零部件的市场上都是小买家,单一企业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自己的供应链,但难以要求整个供应链进行大规模的跨国调整。另一方面,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发展需要长期投资和贸易融资的支持,而目前海外的金融市场在衰退的预期性陷入震荡,美国有发生流动性危机的危险,因此金融市场在一段时间内无法为供应链的大规模重新布局提供融资支持。

中国甚至全球制造业或遭受重大冲击

然而在2020年这个疫情尚未散去的当口,“吹爆”中国制造是也是“不切实际”的。今年的中国制造业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甚至能努力恢复到全年正常水平就很不容易了。

中国一直被称为“世界工厂”,承担着大量欧美品牌的代工生产,保订单一直被视为出口企业的命运攸关之战。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60多个国家先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受此影响,一些国家的生产、消费等领域受到冲击,贸易活动减少,订单被取消。没有了新订单,国内刚刚复工不久的外贸企业不得不进入新一轮的“停工停产”状态,一些企业甚至濒临生死边缘。

3月21日,一份“东莞精度表业有限公司”的公告引发关注。公告显示,受疫情影响,其最重要的客户美国宝利“FOSSIL”已全部停止下单,同时取消或暂停原生产订单,这导致工厂无法开工,公司经营遇到重大危机,面临关停风险。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此前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海外疫情的加速扩散将拖累中国外需和全球化布局较高的制造业。美欧日英等发达国家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占中国出口和进口比重分别达到40%和32%。主要发达国家疫情如果继续发展,将对中国外贸造成较大冲击,或将导致今年二季度乃至更长时间内中国出口增速维持低位。此外,一些国家生产停滞会导致部分国内产业链并不完整的工业生产受到拖累。

结语

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体系,在联合国公布的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多种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是众多制造业全球供应链的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供应链稳,则全球供应链稳。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有序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贡献力量,目前全国除湖北外的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超95%。

业内专家认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全球供应链重构,并推动全球制造格局调整。疫情如同一次对制造业的全面“体检”,可以更好意识到哪些环节薄弱,及时补齐短板,有利于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以加大对供应链的整合,也是当前机遇。

然而未来几个月,“没有订单,将会是企业最大的损失”,这也是很多外贸企业接下来要面临的现实。年初的疫情让2020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尤其是餐饮、零售、旅游等服务业遭受重创,损失在千亿以上规模。如果制造业再因停摆导致大量工厂关停,那么对中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

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制造的“危”,也要看到中国制造的“机”。在3月26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保障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各方共同的呼吁。也许今年,除了安全与稳定,其他真的不能期待更多了。

 


责任编辑:angelo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第一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第一资讯网 Copyright©2015 diyizixunwang.com All Right Reserved.